近日,恭城法院的“瑤姐姐調解團隊”主動提供“上門調解”服務,成功化解了兩名花甲老人的離婚糾紛,避免了老人訴訟奔波之累,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4月29日,家住恭城鎮鄉下的六旬老人曾某一大早便步履蹣跚地來到恭城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情緒激動地說要跟丈夫離婚,立案庭庭長祝法官立即進行了接待。 曾某稱其與丈夫于1985年結婚,婚后生育了兩個兒子,現均在南寧工作,曾某與丈夫一同在家中生活。近日,曾某向其丈夫要錢,丈夫拒絕后雙方發生了肢體沖突,曾某遂來到法院咨詢跟丈夫離婚事宜。
曾某傾訴完后,情緒漸漸平靜下來。祝法官當場聯系了曾某的兒子了解到,曾某身患多種疾病,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都不如常人。曾某的丈夫平時在家以賣菜維持生活,兩兒子也時常給二老生活費,三人因發現曾某近期花費了大量金錢用于購買保健品,故對曾某的花銷進行了一定限制。曾某三番兩次向丈夫要錢未果,遂負氣到法院要求與丈夫離婚。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糾紛,維護婦女權益,祝法官、曾某所在村婦女主任黃主任及一名法官助理馬上組成了“瑤姐姐調解團隊”,由副主任科員劉忠駕車,一起將曾某護送到家,并就兩位老人的糾紛開展調解工作。祝法官、黃主任分別擔當法律釋明員、人民調解員,從情、理、法和瑤族文化四方面各展其長,協同調解兩位老人的矛盾,最后兩位老人心悅誠服,均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互讓互諒,共同經營好家庭,使兒子在外能安心工作,無后顧之憂。 近年來,恭城法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通過設立“瑤姐姐調解室”、“訴源治理工作站”,匯聚多方調解力量,打造“五員”調解文化,形成了優勢互補、專群結合、融合發力的多元共治格局,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有效降低了社會矛盾爆發的風險,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來源:恭城法院 |